我的日常工作内容:听音乐、写稿子、说坏话。
留意微博的朋友们都知道,我这两月给JZ音乐节的音乐比赛初赛当了评委。这可能是我入行这八年以来,第一次作为“传播媒介”这个夹心阶层代表,在专业音乐人和普通观众同时在场的情况露面。我思前想后怎么自我介绍:说自己是网站编辑,这听起来跟美其名的码农差不多(也的确算半个码农了);说自己是媒体,这似乎又丢了专业性——喂,第一次公开刷脸,想得多很正常,谁第一次约会之前不会洗头发去角质剃腿毛换干净衣服全部做足呀!——好了,当再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时候,我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喏,很多人讨厌的所谓‘乐评人’,说的就是我了。”
这句话,似乎让对方非常深刻地理解我的日常工作内容:听音乐、写稿子、说坏话。
乐评被许多人认定为世界上最Useless的文学形式,没有之一,它也是音乐娱乐媒体提供的内容里头最不受待见的栏目,没有之一。乐评代表着部分人意见,有些人不屑一顾;也正因为它代表部分人的意见,所以有些人很在乎。作为产出者,我一门心思在钻研这玩意儿,因为我喜欢认真严肃客观又主观地听音乐;作为读者的你——对,此时此刻正在看这句话的你——也时常纠结于乐评的实虚,夜不能寐。这种“XX虐我千百遍,我待XX如初恋”的求虐与赐虐的互动、施虐与被虐的关系,存在于评论类型文章的输出方和接收方之间,也成了我热衷于做乐评人的原因之一。我不清楚为何一些同行朋友对“乐评人”三个字如此忌讳,其实除了“XX人”这个称谓包含了强烈的经验和资历意味我无法认同之外,我从来都觉得“乐评人”能很好地总结我的工作内容——比普通人听的音乐要多、比普通人写的稿子要多、比普通人挑剔得多,没有前两项的客观,就无法完成第三项的主观。
被骂“瞎说”、“臆断”、“捧臭脚”、“没良心”(甚至更难听的)等等我没少经历过,被夸“中肯”、“克制”、“精彩”、“说到点子上”(以及更好听的)我也感受过。写乐评逐渐成为一件非常高压的事情,它不但要求客观事实正确,还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并且表达到位,以及能在作品公开之后袒胸露乳地接受读者的褒贬回应。我们造就了关于专辑的舆论,你们造就了关于我们的舆论,我们坚决对艺人们口硬,你们也不对我们心软。一份乐评从酝酿、成型到刊登、被评论,整个过程都考验着作者的智商(即从业经验)和情商(即抗压指数),这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。所以现在,话锋一转,我想召唤大家:请加入我们,一起痛,一起快乐吧!
(原来这他妈是个忽悠启事!)
事情是,《#返场一周年#系列活动:寻找坊间乐评达人》即将启动!目的就是想让你——对,此时此刻还在看这句话的你——身临其境地尝试一下当“乐评人”的滋味。正如上文所说,写乐评是一件非常高压的事情,跟每一份高压的职业一样,它吓跑了一些从业者,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不断补充。通过这个活动,我们可能跟你联手做一期特别企划,可能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布你的投稿,你也可能最终成为返场的一份子、天天被我骚扰催稿子、夜夜被我叽歪“的、地、得”的用法……最后的最后,你将有机会感受我上面洋洋洒洒所说的一切痛并快乐着的感受!
另外,返场也致力于把文字的价值推送至网络生活,我们重视你的稿件、你写的一字一句。作为活动的奖品,我们将送出一些过了这村没这店的非常限量的返场礼品和周边小物,以鼓励大家常常惦记着我们,也常常惦记着文字之于流行音乐以及社交网络的重要意义。
那么,就这样吧,活动很快就上线。如果听歌和写字是你人生最大爱好,欢迎来赛;如果你对很多专辑有自己的看法无法舒展,欢迎来赛;如果你自认能用寥寥几百字就把不服气说成服气,欢迎来赛;如果你跟我们一样,珍视文字之于流行音乐传播的作用,欢迎来赛。
瞧那表情~~ 是的就是你~~
乐评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
多好啊,我只会写坏话……
等等,前两天我才在wiz khalifa的乐评里骂到乐评人 这么快就有人回应了。。。真好玩
谢谢你的关注,但这个文章我写好已经快一个月了(上面有刊登日期的)……当然你要乐意把它看做对你的回应,也挺好。
哈哈哈,这位是在傲娇么…
很好很好,终于又找到根据地了。
从小到大hit里最喜欢的就是jive啦~~~【等等这话有歧义。。。。】
谢谢你!